《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学大纲(本科)

作者:公共课教学部
日期:2019/05/08 00:40
浏览次数:753

课程编号:T1710291

课程名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授课学期:第六学期

先修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

适用专业:本科专业

开课系:公共课教学部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是面向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公共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这门课程以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为基础,其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初步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锻炼和提升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旨在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助力大学生创业。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大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2、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新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新创业信息资源等。

3、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新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新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创业能力。

本课程共32学时,本课程采用教学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采取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视频教学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程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考核形式为考查,期末总评成绩100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考核主要根据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等内容评定。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 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教学内容:创新创业教的定义、类型、要素、过程和特征等含义、兴起、发展及目标和要求;创新、创业的现实意义及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创业三要素;创业过程模型;创新型创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特征、目标和要求

教学难点:创新、创业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熟悉创新和创业的定义、类型、意义、要素、过程和特征,深刻理解创新与创业之间的辩证关系、创新创业的现实意义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兴起的历程和发展状况,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第二章 创新创业者

教学内容:创新创业者的定义及其特质;创新创业者的行为动机及其驱动因素;创新创业者所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创新创业者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教学重点:创新创业者的定义及内涵;创新创业者的行为动机及其驱动因素;创新创业者所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创新创业者所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含义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熟悉创新创业者的定义和特质,了解创新创业者的行为动机及其驱动因素,了解创新创业者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含义与构成,掌握创新创业者的素质能力要求。

第三章 创新创业者人生价值观的塑造

教学内容:创新创业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方法;创新创业能力形成的要素、主要障碍、和有效途径;创新创业行为习惯的形成途径;创新创业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创新创业习惯;承担创新创业责任

教学难点:掌握创新创业能力形成的要素和提升途径;形成与创新创业相应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创新创业者人生价值观的塑造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创新创业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含义、形成途径,理解并掌握创新创业思维的含义和训练方法,掌握创新创业能力形成的要素和提升途径,掌握承担创新创业的社会责任的含义和要求。

第四章 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内容:就业与创新创业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和误区、影响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因素、职业规划的步骤与方法;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及其障碍排除;创业型生涯规划与创造力开发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就业与创新创业的关系;萨珀的生涯发展阶段论;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步骤与方法;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及其障碍排除;创业型生涯规划与创造力开发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就业与创新创业的关系;职业规划的步骤与方法;创新型人才生涯路径选择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就业与创新创业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生涯与职业意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懂得创新型生涯路径的选择,了解创业型生涯发展与创造力开发的实现途径。

第五章 创新创业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创新的来源;创新的一般过程、机会识别、机会评价;开发知识与知识产权、新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形式;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创业;知本创业的特点和模式;创新的主要模式和方法;创新创业风险的类型、成因和管理对策等。

教学重点:创新的来源;创新的一般过程;创新方法及其应用;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模式;创新创业风险的管理

教学难点: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创新的主要模式和方法、创新创业风险的管理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创新的来源、创新的一般过程、开发知识和知识产权,理解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创业,掌握创新的主要模式和方法、创新创业风险的管理。

第六章 创新创业实务

教学内容:创新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以及创新创业活动本身的独特性;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设计和创新;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团队建设与组织创新;创业计划;新创企业的成立

教学重点:激发创意、识别商机、开发产品、整合资源、构建商业模式、建设团队、撰写创业计划、管理初创企业等实践活动的实务运作技能

教学难点:商业模式的构建;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撰写创业计划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通过阐述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职能业和业务运作方式,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创意含义及其来源,初步掌握激发创意的过程和方法,透视从创意到商机的过程;深刻理解产品含义,了解产品开发类型和基本过程,认识产品开发中技术创新的途经与方式;了解商业模式的内涵与逻辑,学习商业模式的核心构成要素,思考商业模式创新的措施,掌握商业模式的设计方法;了解创业资源的内涵及分类,了解资源整合的途径和原则,认识在资源中协同创新的方式;了解创新创业团队的含义、特点和组建团队的要素,学习团队组建创新的措施;了解创业计划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掌握创业计划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掌握推荐创业计划书的基本技巧;了解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选择和创立的相关知识,熟悉企业注册流程和不同企业的开办程序。

第七章 创新创业环境

教学内容:创新创业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国家和地方创新创业政策;国内主要的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创业文化的内涵、功能等概念

教学重点:创新创业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的把握;创新创业政策的综合利用;创新创业平台的识别与把握

教学难点:创新创业平台的识别、把握、参与和运用;创新创业文化精神素质的培养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理解创新创业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办及经营等相关的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提高创新创业的效率,保障创新创业的利益,规避法律风险。熟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政策红利,了解国内与大学生有关的创新创业平台,深刻理解对创新创业平台的识别、把握、参与和运用。熟悉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创新创业文化的内涵、功能等概念,掌握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注重创新创业文化精神素质的培养。

第八章 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

教学内容:互联网思维;创客、众创空间的定义、特征、模式、影响等;“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现状、趋势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互联网思维概念以及与“互联网+”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创客与众创空间的区别;“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难点:“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四众”模式的兴起及其关系和意义;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从工业思维向互联网思维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熟悉创客空间的本质属性、特点和运作模式。熟悉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事物的运作模式及其与创新创业发展的关联,深刻理解“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现实意义,掌握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的“新常态”、新机遇和基本要求。

第九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训练与学习实践

教学内容:创新能力相关知识与训练方法;创新创业者实践平台的相关介绍;大学生创业者如何正确分析评估自身的创业能力、条件和时机;

教学重点:提升创业能力;正确分析评估自身的创业能力、条件和时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项目实践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评估自身的创业能力、条件和时机;模拟创新创业团队,尝试进行一次完整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大学校园内外有关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理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特征,熟悉创新创业技能的训练方法,学会正确评估自身创新创业的能力、条件和创业时机。

四、学时分配表

章序

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章

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2

第二章

创新创业者

4

第三章

创新创业者人生价值观的塑造

2

第四章

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

4

第五章

创新创业的过程与方法

4

第六章

创新创业实务

6

第七章

创新创业环境

2

第八章

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

4

第九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训练与学习实践

4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主编:本书编写组

本册执行主编:彭迪云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5月第3

参考书: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1

《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3

《大学生就职业规划教育》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2

0条评论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共青学院(2009-2023)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网络信息中心 制作维护
地址:共青城市南湖大道465号 电话:07924342912
备案/许可证编号:赣ICP备10001702